无穷小,究竟有多小?我给你一个数,你必然找不到比它小的数!
大家好,我是科学羊🐑,这里是数学专栏第2季第20篇。
我们今天先看一个概念,关于也就是我们高等数学的第一课——极限!
在数学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,有一个概念虽然看似细微,却引发了一场颠覆性的思想风暴,这就是“无穷小”。
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概念的讨论,而是触及到了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根本问题。
而这个紧围“无穷小”的辩论,标志着数学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危机。
说到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无穷小的争论层面上。
关键在于认知上的跃升,即深入理解“极限”这一概念。极限是我们大学时期所学的内容,其实就是某些数累计加和的结果。
以一个简单的数学序列为例:
虽然这个序列看似无限增长,但其极限却是1。
在吴军的《数学通史》有这么一个例子:
思考你正在用尺子在纸上画一条1厘米的直线。在这条线的一半,即0.5厘米处做一个标记,在接下来的0.5厘米的一半,也就是0.75厘米处再做一个标记,如此不断重复这个过程。
最终,无论你的标记有多精细,这些累加起来的刻度总长度永远不会超过1厘米,这就是极限的魅力所在。
微积分的自学对许多人来说是一项挑战,尤其是在理解极限的概念时。
这主要是因为人们通常习惯于静态地看待问题,而没有形成一种动态的数学思维。即使是数学巨匠如牛顿和莱布尼茨,在极限的概念上也显得有些含糊其辞。
牛顿将极限视为逐渐缩小的量之间的最终比值,而莱布尼茨则从逻辑的角度出发,认为连续变化的极限是普遍规律的体现。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准确地理解极限呢?
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,其前后两项之比逐渐接近黄金分割比1.618……,这
便是极限的一个具体体现。
来自《数学通识》*吴军
斐波那契数列:对于所有 n > 1 的整数,F(n) = F(n-1) + F(n-2)
这意味着数列是这样的:0, 1, 1, 2, 3, 5, 8, 13, 21, 34, ...
极限的概念是客观存在的,并且其最大特征在于“无限逼近”并最终趋同。
这种对极限的理解源自19世纪法国数学家柯西,而后被魏尔斯特拉斯用数学语言精确描述。
柯西在法国数学史上的地位堪比牛顿和高斯在各自国家的地位,他对微积分的重新定义,使其变得更加严谨和公理化。
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之于数学的伟大之处,在于他们不仅仅是对概念进行静态定义,更是通过动态描述来揭示其本质。
那么如何去描述一个动态的概念呢?
两位大师是这样做的:他们首先将极限的概念界定得清晰无误,然后用数学的语言将其精确表达出来。
以一个序列为例:1, 4/3, 6/4, 8/5, 10/6……2N/(N+1)……。当N足够大时,它的值趋近于什么?
正确答案是2,因为它无限逼近2。
这正是柯西所提出的直观定义。但魏尔斯特拉斯认为这还不够精确,他采用了逆向思维来描述这一过程。
例如,如果我们设定一个非常小的误差ε,只要找到一个数字M,当N超过M时,序列和2的差距就小于ε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说序列的极限是2。
同样的方法也被用来定义函数的极限,例如sin(x)/x函数在x趋近于0时的极限。
高等数学给的解释是,1/x当x趋近于无穷大的时候,1/x等于0,而sinx是一个有界函数,它无论怎样变化最后乘以0还是0。
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不仅对无穷小有了精确的定义,也解决了由贝克莱提出的无穷小悖论,以及之前的所有芝诺悖论。
但这种严格的数学语言也使得数学显得更加高冷,这就需要老师或解释者用更通俗的语言来传达这些复杂的概念。
我们讨论极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出一个比生活中更准确的定义,而是学会用一种动态、不断变化的视角来看待世界。
人类在理解极限、无穷大和无穷小这些概念时,最初也是困惑重重,这是因为我们被有限的世界所限制。在有限的世界里,数字都是具体的,因此容易导致一些数学悖论。
要解决这些悖论,我们需要引入新的概念,扩展原有的数学体系。这不是数学本身的漏洞,而是我们认识上的局限。为了扩展我们的认知,我们需要清楚地界定问题的定义,这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。
从对无穷世界的认识,到对极限的理解,我们看到了芝诺、牛顿、莱布尼茨、柯西和魏尔斯特拉斯等伟人们的贡献。他们不仅提出了问题,还通过定量描述和逆向思维,帮助我们理解了这些复杂的概念。
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缩影。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,可以迅速体会到前人数百年的认知进步。
好,今天就先这样啦~
科学羊🐏 2024/01/25
祝幸福~
参考文献:
[1].《吴军*数学通识》
[2]. 图片来自得到*数学通识
感恩遇见,喜欢的话点个【在看】,有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!
往期推荐